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9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214篇
安全科学   355篇
废物处理   117篇
环保管理   319篇
综合类   1144篇
基础理论   166篇
污染及防治   175篇
评价与监测   93篇
社会与环境   29篇
灾害及防治   2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187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228篇
  2006年   189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3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Crop damage is the most common impact of negative interactions between people and elephants and poses a significant threat to rural livelihoods and conservation efforts. Numerous approaches to mitigate and prevent crop damage have been implemented throughout Africa and Asia. Despite the documented high efficacy of many approaches, losses remain common, and in many areas, damage is intensifying. We examined the literature on effectiveness of crop-damage-mitigation strategies and identified key gaps in evaluations. We determined there is a need to better understand existing solutions within affected communities and to extend evaluations of effectiveness beyond measurement of efficacy to include rates of and barriers to adoption. We devised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evaluating effectiveness that incorporates the need for increased emphasis on adoption and can be used to inform the design of future crop-damage mitigation assessments for elephants and conflict species more widely. The ability to prevent crop loss in practice is affected by both the efficacy of a given approach and rates of uptake among target users. We identified the primary factors that influence uptake as local attitudes, sustainability, and scalability and examined each of these factors in detail. We argue that even moderately efficacious interventions may make significant progress in preventing damage if widely employed and recommend that wherever possible scientists and practitioners engage with communities to build on and strengthen existing solutions and expertise. When new approaches are required, they should align with local attitudes and fit within limitations on labor, financial requirements, and technical capacity.  相似文献   
2.
从安全性和运营角度对油库选址的影响因素及评价指标分析对油库的安全稳定及有效运营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选取与安全和运营有关的人口企业数量、安全管理能力、消防设施规划、地形地质条件、铁路公路数量、市场投资收益、政策支持情况等影响因子进行重要性及合理程度分析,综合运用安全度与运营格局影响因素多元耦合关系,构建了油库区安全与运营评价体系,改进了原有的模糊层次法评价模型,并对某油库区安全度与运营格局进行了评估验证。结果表明:利用改进模糊层次法能够较好地评价不同地址的优先级,评价模型具有一定应用性,能够对不同地址的特点及评价权重进行有效分析,可见油库选址优先级评价方法是实用且有效的。该研究方法及结果可以为油库区地址的优选提供一定参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简要叙述了电捕焦油器开工以来存在的问题,对电捕捕焦油器不能安全稳定运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采取改进措施。实践证明,改进工艺技术合理,方法可行,电捕焦油器运行效果达到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4.
硫酸雾测试方法若干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述了我国硫酸雾测试方法的发展历史,分析和总结了《固定污染源废气硫酸雾的测定离子色谱法》(HJ 544—2016)存在的一些争议和问题,包括硫酸雾的定义、测试方法的干扰控制等。分析认为,相比《硫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6132—2010),HJ 544—2016对硫酸雾的定义更加合理。实验结果表明:硫酸盐是测试方法条件下的目标物,滤筒可以显著地捕捉硫酸盐。9组样品滤筒中,被测目标物所占比例为7.9%~69.1%;滤筒和前吸收液中,被测目标物所占比例为93.7%~97.8%。HJ 544—2016新增加的两级串联碱液吸收瓶可以较完全地捕集穿透滤筒后的硫酸雾,同时也会捕集SO2。SO2会对硫酸雾测试产生正干扰,约42.9%的SO2在被吸收后转化为硫酸雾。  相似文献   
5.
如何提高压差法测定BOD_5标样考核合格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压差法测定生化需氧量的技术特点,通过总结日常分析、标样考核取得的经验,提出了想要提高压差法测定BOD标样考核合格率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针对ASTAR IR-200红外三波数测油仪,提出仪器的自校方法。  相似文献   
7.
严重的环境污染势必会带来对公民财产和人身的损害。为探寻我国城乡居民环境维权的具体方式,选择了一些地区对其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资料及现场调查内容的汇总分析,发现:不同维权方式、不同的雏权群体、不同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类型、不同的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的认知度等情形下,会有不同环境维权方式;在环境维权中,公民对政府的依赖性较大;公民理性维权需要政府与相关主体的引导。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事故的统计分析,研究了影响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和可靠性的主要因素,并构建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保障体系,以为提高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和可靠性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GB/T28001—2001标准修订的背景及修订原则,解读了新版标准的主要变化。  相似文献   
10.
锌在辽宁红沿河核电站的大气腐蚀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郝显赫  王振尧  汪川 《装备环境工程》2012,9(3):108-110,124
通过锌在红沿河核电站的大气暴露试验,研究了锌在红沿河地区SO2,Cl-含量较高以及高湿的环境条件下的腐蚀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锌的腐蚀质量损失与暴露时间呈线性关系。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仪以及X射线衍射仪对锌表面腐蚀产物进行了分析,进一步分析了腐蚀质量损失与暴露时间呈线性关系的原因,并探讨了锌在SO2,Cl-含量较高以及高湿的环境条件下的腐蚀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